俗話說:「有土斯有財」,但是有了土地卻忽略有效的管理也是無用的。土地會延伸的問題包含地權地目不清、使用狀態不明確、資料來源過多且繁瑣,或是精細度不足,都會影響企業所擁有土地之管理狀態。如果沒有經過有效管理,往往就會造成侵佔、遺漏或是缺失等狀況,例如在繳納地價稅時,企業就會在沒有清楚掌握的狀況下,溢繳應繳納的稅款,導致更多的損失。

為了有效管理土地,稍具規模的企業通常會指派專人負責管理企業土地資產,而管理單位必須要能夠精準掌握土地的規模大小、使用用途甚至是鄰近區域的狀態。除了瞭解現況之外,還需要各種資訊與圖片作為佐證;早期,這些資料可能分屬不同單位或來源,每當在土地普查時,便只能做相關的文書作業,以紙本稽核的方式確認是否有誤,而因相關資料過於繁瑣且精細度不足,故稽核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

以台塑集團為例,「早期資料乃是靠紙本來管理,且沒有整合存放於一處,」台塑網科技系統軟體事業群專案經理蔡忠明表示,「只要每年的普查期,就會面臨稽核人員必須統整所有資訊,不但耗時費力,其準確性也不足。」

GIS 提供清楚圖文整合

而由於集團內跨足許多產業,每一個子公司各自管理所屬土地資源,因此每年在集團土地檢核作業時,就會伴隨產生一定的工作負擔。而且這種檢核作業僅能仰賴第一線土地管理專人的工作成果,集團的總管理處僅能針對文件資料審查並稽核,因此偶爾就會遇到如地籍登記錯誤、土地面積記錄不完整、稅務資訊不正確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台塑網開發了一套土地管理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透過此系統,不但可以立即查看目前土地狀態,同時也可以更精準掌握轄下土地的各種現況,有任何問題與變動時都能有效管理。

「GIS 系統不單只是文件的資訊化呈現,還能夠提供交叉比對或對應的工作,讓本來需要大量人工處理的事情,透過資訊化方式就能夠快速解決,」蔡忠明認為,「同時,地理資訊系統最強的地方就是能夠整合地圖與文字,透過各種顏色區分且清楚的圖形分析,可以讓企業更瞭解現有土地的狀態。」透過清楚的空照圖與顏色區塊,企業更清楚地瞭解該區域中其他土地的相關狀態,自己的土地約佔多大比例、應用方式以及稅率等,且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透過資訊的協助查詢目前土地狀態,讓整體工作更為輕鬆便利。

強化定期稽核效力

先前台塑集團約每年舉辦一次外部稽核,大多採紙本審核,土地現況則是採用抽查方式,這種審查方式可說是完全仰賴土地管理專人的專業度與認真度,而且也容易因為一時疏漏,造成在丈量上或是稅金的差異,而這些問題只能等到下次查核時才會發現。而導入GIS系統之後,不但能夠透過空照圖搭配現場地勢照片,建構出更貼近現場的場景外,也可以透過空照圖與原始地籍資料比對,更了解目前土地的狀態。

「GIS 系統可以提供我們多種輔助檢核與比對的功能,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蔡忠明強調,「如果企業擁有良好的管理政策與機制,GIS 就能成為土地管理上的一大幫手。」

稅務計算更精準

一般認為土地的變動性不大,但是於實務上卻往往不是如此。例如在閒置狀態下的空地可能會被侵佔使用、廠區範圍中可能部分規劃為道路用地、或是畸零地的管理等,都會對土地管理專人帶來相當程度的工作負擔。如果搭配良好的資訊管理系統,管理人員便可以藉由較為明確的圖片比對,找出土地目前狀態,並確認相關稅務狀況,讓企業不會因為土地產生變動而蒙受損失。

「在導入GIS系統之後,我們便發現部分土地的異常狀況,」蔡忠明解釋,「例如某筆土地遭到侵佔。在確認現實狀態後,便能由管理部門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在某次例子中,有筆鄰近魚塘的土地遭到侵佔,但因地形與地貌已遭受改變,便與魚塘業者協調以收購的方式重新規劃土地交界處。在協議完成之後,便重新申請土地丈量與重劃,結果發現不但土地得到更有效的監控,而在申請重新丈量之後,土地面積卻不減反增。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在導入GIS管理系統後,運用其稅務管理功能,更精準地掌握稅賦相關資訊。根據台塑集團的實際例子,在初次導入後,經過有效地監控,讓當年稅賦大幅降低數百萬元之譜,土地得到更精準且更正確的管理,也讓企業省下大筆稅賦,還可以將之前溢繳的稅賦一併追回,也可稱的上是另一種撙節成本的良方。

因此,對於有大筆土地需加以管理的企業而言,建構一套完整且能比對現狀及地籍資料的地理資訊管理系統是相當重要的。透過良好的資訊系統能夠協助企業有效管理,並監控目前土地使用狀態,進而讓土地利用的效益更加強化。「土地相關的資料相當龐大,透過GIS統整所有資料後,可以讓管理者以最簡單且最快速的方式得知正確訊息,」蔡忠明表示,「這樣才能協助企業有效管理轄下土地,且提供更好的運用。」